English

洁平你好

●人物
1998-07-15 来源:生活时报 ●燕小月 我有话说

生平见过许多名女人。肚里总像有只不安分的小鸟在不停地催:“是不是为她们写点儿什么。”然而终究没有写,因为一看见名人写的名人,自己就不敢再落笔;因为名人加名人等于名名人,老百姓自然要好奇要追着看,我又何必再画蛇添足地加上一笔?

倒是另有一位不名的女人让我放笔不下,因为行将老去,诸事健忘,不做个记录总是对不起自己。

她叫洁平。

那时她在中国赫赫有名的官办公司的南方分公司任老总,却偏偏辞了职到我所在的单位做普通编辑。

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下午,可是,阴暗破旧的办公室里那一抹斜阳却在我心头永驻。望着那个走进门来的中年妇女,我没头没脑扔过去一句话:“你不是做生意的吗,到这儿来干吗?”

洁平一笑。事后她跟我说:“若是换了别人,人家得一辈子不理你。”可是你呢?你为什么不在乎我的唐突和无理?这句话我始终没问出来,似乎也不用问了,洁平早就说过:“你直言,所以透明,透明的人可以信赖。”

洁平的家庭“背景”十分了得,她的父亲,是文革前的老部长,她的岳父行政级别在五级以上。比起满街爆发户似的“高干子弟”,她可谓来得纯粹。自然,她也不能完全免俗,一样去了加拿大,尝试“黑道”(指博士帽)。她在那儿做过烫衣女工,给房东做过保姆,都完成得特别出色。然后又回国当总经理,尝试“黄道”(指金钱),她依然做得不错,洁身自好,功绩累累。她却认为二者都不适合自己,两袖清风地激流勇退,当了默默无闻的图书编辑。

客观地说,洁平很美,皮肤白皙,鼻梁挺直,大大的眼睛,身材适中,又黑又顺的头发,处处无可挑剔。可是她一点儿也不修饰,不烫发,不化妆,衣着朴素,你在她身上从里到外用放大镜查找,也看不见什么优越感。同事中的贫民子弟、小家碧玉、孤僻学究、风流艳女,她都能处得很好,她说只要正直和善良,允许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。和洁平相比,我无疑是大俗人一个——我臭美,我烫发,我化妆,我精心购置服饰;我减肥,我节食,我涂抹指甲,我做一切小女人做的无聊事。洁平看见我却总是由衷地说:“肖,你今天真漂亮。”那是一个一览无余的心地。

作为师大女附中和北大的高材生,洁平把编辑当得十分出色,声誉颇高的《二十世纪文库》,她是主力;以后许多有分量的哲学、理论书籍也都出自她的组织和编辑。我见她时最多的场景是:桌上摊着厚厚的书稿,旁边是一摞原文译著,她一边招呼我,一边掩不住一脸倦意。

很少有人知道,名噪全国的王小波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作品《黄金时代》,就出自洁平之手。天知道为推出王小波,她花了多少努力、磨了多少嘴皮,挨了多少指责,好几次差点撤销了选题。可是她到底成功了,当她风风火火给我送来手中最后一本《黄金时代》时,我还没有意识到,王小波旋风,就从这里刮起。对王小波,文学界惊呼:“真正的大手笔在文学圈子之外。”他们还不知道:“发现王小波的伯乐也在文学圈子之外。”因为洁平只是一个社会科学理论书籍的编辑。

一晃10载,洁平已到了退休年龄,她的女儿早已上了大学,我们不在一起工作也已经好久好久。我们很少见面,不打电话,也没有年历或贺卡。可是我知道她那儿放着我的心情保险柜,随时都可安放我的痛苦、失望、压力、快乐……人与人真是很怪,精神相通之后,就像有了化学反应,任何增进友谊的“手段”都显得多余。每次经过洁平曾经住过的那所深宅大院,我都会禁不住在心里说:“洁平你好!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